生态环境部:构建“远程+现场+信用”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生态环境监测条例》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专门行政法规。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条例》是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法治化进程中的一项标志性成果,是生态环境监测事业50余年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涵盖要素齐全、布局科学合理、技术手段较为先进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与此同时,该领域也面临监测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监测数据质量保障亟待强化等突出问题。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张大伟对记者表示,当前,监测市场“内卷式”低价竞争愈演愈烈,“劣币驱逐良币”问题日益突出。《条例》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旨在引导行业从无序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重塑市场健康新生态。 《条例》着力破解制约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痛点难点,首次明确公共监测和自行监测分类管理。当前,自行监测数据质量形势依然严峻,问题多发频发的局面尚未根本扭转。张大伟说,为保障自行监测责任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落地见效,《条例》构建了“远程+现场+信用”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对弄虚作假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受到罚款、从业禁止等处罚,通过“责任到人”进一步确保“责任落地”。 截至目前,全国取得资质认定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共有8600余家,营收超过500亿元(人民币,下同),从业人员将近30万人,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和能力保障。
24
2025-
11
评出旅行社A级539家,导游A级2149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监管平台运行啦
商家信用是游客在消费过程中非常关心的内容,黑龙江省旅游业也实施信用等级评价啦!记者从日前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建设并运行了“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监管平台”,通过集成化的系统,对全省文旅主体的信用信息进行统一归集和动态评价。 据介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始终将信用建设作为规范市场秩序、优化营商环境的核心抓手,通过“市场化运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智慧化赋能”,持续深化文旅市场分级分类监管。一方面,以信用监管平台为技术支撑,实施了对市场主体的精准化、分级分类监管。我省建设并运行了“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监管平台”,通过集成化的系统,对全省文旅主体的信用信息进行统一归集和动态评价。近期,结合基本信息、经营能力、服务质量、失信惩戒、信用承诺等维度,完成了全省962家旅行社、307家演出经纪机构及2582名执业导游的新一轮信用评价,评价结果已向社会公布。具体来看,旅行社评出A级539家,B级269家,C级28家,D级25家,E级101家;导游A级2149名,B级30名,C级56名,D级347名。游客朋友们可通过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和“一键玩龙江”小程序查询详细名单,帮助您选择更优质的旅行社和导游。另一方面,我省文旅部门推动行业自律,营造全行业诚信守约的良好氛围。在强化监管的同时,文旅部门联合省教育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共同指导省旅游协会、省旅行社协会、省导游协会等相关涉旅行业协会,秉持“游客为本、诚信为先、规范为要、安全为基”理念,集中发布并持续推广涉旅十大行业诚信自律公约,覆盖旅行社、导游、景区、民宿、旅拍、餐饮、出租车、旅游客运巴士、汽车租赁及研学实践教育等十大领域。同时各市(地)指导行业协会发布了2025-2026年冬季冰雪旅游重点线路诚信指导价,为广大游客朋友们提供游玩参考和依据。主要目的在实现信用约束从“点上突破”向“面上覆盖”,贯穿旅游全产业链;构建“行业协同、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让“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落到实处;持续擦亮“诚信龙江·暖心服务”品牌,让优质服务成为黑龙江旅游最鲜明的标签。未来,我省文旅部门也将持续完善信用监管与行业自律相辅相成的治理新格局,努力为每一位游客营造更安全、更舒心、更可持续的旅游体验。
22
2025-
11
织密营商环境“监督网” 哈市52个营商环境监测站(点)正式履职
18日,哈尔滨市营商环境监测站(点)座谈会暨授牌仪式在哈召开。会上,全市52个营商环境监测站(点)正式“上岗”,将监督“探头”延伸至哈市经济发展一线,为优化全市营商环境筑牢常态化监督屏障。 此次设立的52个营商环境监测站(点),严格遵循《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省委、省政府重塑营商新环境相关要求,通过部门推荐与行业商会、企业自荐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其中包括20个区县(市)监测点与32个行业商会监测站,覆盖9区9县(市)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及重点行业商会。监测站(点)设立期限为3年,期满后可根据工作需要续设。 授牌后,各监测站(点)将切实履行信息员、联络员、监督员、宣传员的核心职责,主动收集市场主体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反馈政府部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情况及惠企政策落实情况;定期到政务服务窗口“走流程”,监督办事效率与服务质量;宣传解读哈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举措,提高惠企政策知晓率与覆盖面等。通过精准捕捉市场准入、生产经营、监督执法、权益保护等环节的问题线索,监测站(点)将以强有力的监督促进改革深化、服务优化、作风转变。 市营商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岳立娟介绍,未来哈市将以监测站(点)为依托,构建常态化、立体化、社会化的营商环境监督体系,通过月汇总、季分析、半年检查督办等方式,强化监测结果运用,精准破解哈市营商环境短板弱项;通过发放《致全市企业家一封信》、推广“五大平台(政策服务平台、政务服务平台、信用管理平台、融资对接平台、诉求响应平台)” 等举措,第一时间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作为哈市营商环境监督的“前哨阵地”,这52个监测站(点)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监督力量,把市场主体感知度、满意度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助力哈尔滨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家放心投资、安心创业、顺心发展。
19
2025-
11
阿城区《“潮汐窗口”优服务“政策直通”树新风》入选国家级优秀实践案例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5年第三批“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阿城区市场监管局创新推出的“潮汐窗口”动态服务机制与“政策直通+标准明确”工作模式成功入选,成为全国可借鉴的政务服务改革典型样本,彰显了阿城区在优化营商环境领域的扎实成效与创新实力。为破解企业群众办事“多次跑、多头找、材料反复改”等痛点难点问题,阿城区聚焦政务服务效能提升,构建“潮汐窗口”动态服务机制,根据办件高峰需求弹性调配窗口资源,优化综合服务窗口协同流程,配备专职导办帮办队伍,实现“平峰精简、高峰扩容”的精准服务。同时,创新“政策直通+标准明确”工作模式,组建业务骨干宣讲队下沉镇街送政策上门,累计覆盖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超1800户次;编制清单式办事指南,推行“容缺受理+事后补正”服务,让企业群众“即来即办、只跑一次”。该模式推行以来,办理企业设立630户,变更登记1033户,注销登记600户;办理个体设立2207户,变更登记1120户,注销登记2601户,实现政策服务、市场登记质效双提升。下一步,阿城区将持续深化行风建设,拓展创新服务场景,优化全流程办事体验,以更加高效、便捷、暖心的政务服务,不断优化营商“软环境”,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18
202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