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科技伪创新招摇撞骗
近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走红后,一些不良商家利用市场的高关注度和消费者的好奇心,借机推出山寨仿冒产品。他们打着高科技和新产品的幌子,拿着模仿抄袭来的技术和产品,以假乱真,进行有偿收费服务。整体看,山寨产品用户体验较差,在市场上产生了恶劣影响。 山寨产品属于不折不扣的伪创新。为了蹭热点,部分商家对已有产品进行简单复制粘贴,无论是产品形态还是具体用途,都没有多少科技含量可言。在仿冒商家眼中,流量是唯一考量因素,真正的市场需求和应用价值则是不重要的,这种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做法对创新有百害无一益。 不少消费者愿为山寨创新产品付费买单,一方面说明人工智能产品市场空间广阔,另一方面也说明公众科学素养有待提升。 创新应用不是简单制造噱头和炒作概念,而要锚定社会发展的痛点和堵点,围绕用户的真正需求,创造出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工作效率。现实中,科技领域的热点概念一旦出现,往往容易被盲目追崇,在资本裹挟下一哄而上,既迷惑了大众,也浪费了资源。 相较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山寨产品对创新氛围和风气的破坏更值得警惕。山寨商品是彻头彻尾的模仿货,以牟取利润为直接目的,以占据市场为产品追求。对于真正默默埋头创新的人来说,成果被低成本窃取,原创内容的知识产权受到侵害,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 远离科技伪创新,仅靠法律约束和监管力量是不够的,由于科技细分领域有着较高的专业门槛,相关专业协会和组织的预警作用尤为重要。当众多同一概念的科技产品集中出现时,消协部门可调度相关组织,从专业角度及时给消费者提醒和警示,提高用户辨别能力,以防上当受骗。 与此同时,还要加大对相关场景展示平台的违规惩戒力度。平台虽然被赋予监督职责,但由于平台和入驻商家利益是一致的,属于一致行动人,平台出于对利益的考量,纵容商家侵害消费者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制度设计,堵住利益关联漏洞,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营造风清气正的市场氛围。 当前,人工智能产品已广泛应用到各领域,并逐渐走进百姓生活,不仅给行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也为大众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智能应用产品的需求更为强烈,这需要相关部门、科研机构和企业共同发力,夯实基础研究,有效对接市场,抵制伪创新,让科技真正造福人类。
13部门:加快推进招标投标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公安部、住建部等13个部门近日印发《关于严格执行招标投标法规制度进一步规范招标投标主体行为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推进招标投标领域信用体系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衔接标前标中标后各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 《意见》明确,坚决打击遏制违法投标和不诚信履约行为。加大违法投标行为打击力度。密切关注中标率异常低、不以中标为目的投标的“陪标专业户”。经查实存在违法行为的,行政监督部门严格依法实施行政处罚,并按照规定纳入信用记录。 根据《意见》,要严格执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行政处罚决定依法公开的规定,并及时推送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同步通过“信用中国”网站依法公示。坚持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科学建立招标投标市场主体信用评价指标和标准,推动信用信息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合理规范应用。对违法失信主体依法依规实施失信惩戒,情节严重的依法实施市场禁入措施。 《意见》要求落实合同履约管理责任。招标人应当高度重视合同履约管理,健全管理机制,落实管理责任。依法必须招标项目的招标人应当按照《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要求,及时主动公开合同订立信息,并积极推进合同履行及变更信息公开。加强对依法必须招标项目合同订立、履行及变更的行政监督,强化信用管理,防止“阴阳合同”“低中高结”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及时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加强招标代理行业自律建设,鼓励行业协会完善招标代理服务标准规范,开展招标代理机构信用评价和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评价,为招标人选择招标代理机构提供参考,推动提升招标代理服务能力。
三部门:引导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对民营企业动态风险监测
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全国工商联三部门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推动债券市场更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通知》要求,加强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动态风险监测,切实提高评级质量。 在加强服务引导方面,《通知》明确,要加大债券融资服务力度,适当放宽受信用保护的民营企业债券回购质押库准入门槛,指导有关金融基础设施减免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交易费用,做到“应免尽免”。积极推动债券产品创新,引导资金流向优质民营企业。鼓励发行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大力实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专项支持计划,鼓励市场机构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提供增信服务。 在加强监管规范方面,《通知》要求,加强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引导民营企业强化信用意识,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信用信息采集、记录、共享机制。引导信用评级机构加强对民营企业的动态风险监测,切实提高评级质量。行业协会和商会对民营企业在债券融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进行预警提示,引导民营企业加强风险管理,诚信守法经营。 《通知》还提到,要依法严肃查处欺诈发行、虚假信息披露、恶意“逃废债”等违法违规行为,对蓄意损害投资者利益且情节严重、造成重大损失的发行人,依法依规限制其债券融资;支持奖励守信企业,各级工商联加强对守信典型的宣传引导,在相关推荐工作中优先重点推介。强化民营企业债券发行端及存续期全流程信息披露,引导发行人高质量披露财务经营状况,突出投资者保护条款。强化机构内控、压实高管责任,促进中介机构提升债券业务风控合规有效性,全面加强立体式追责,落实穿透式监管和全链条问责,净化市场生态。
国家知识产权局:严厉打击代理伪造地理标志申请材料行为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日就严厉打击代理伪造地理标志申请材料行为发布通知。据了解,按照《关于持续深化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行动的通知》要求,各地正积极推进专项整治各项工作。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商标审查审理过程中,发现一些代理机构在代理地理标志申请时,存在伪造申请材料的行为,破坏了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为加大打击力度,决定将上述行为作为重点整治内容。通知要求加大监控排查力度。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对代理伪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