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11-08|来源:哈尔滨营商在线|专栏:政策法规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6年)》的通知
黑政办发〔2025〕35号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6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5年11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黑龙江省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6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发展的重要论述以及对黑龙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服务消费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工作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特色文化旅游全域全季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抢抓“后亚冬”效应,定于2025年11月8日至2026年2月28日,开展2025—2026年黑龙江省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聚焦打造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胜地和冰雪经济高地,坚持市场化运营、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智慧化赋能,以“冰雪世界·龙马精神”为主题,持续实施“十大提升行动”,进一步丰富“十”大主题线路、“百”场美食盛宴、“千”台文旅盛事、“万”种龙江好物全链条产品供给,加快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推进重点旅游产品串珠成链、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文旅业态丰富多元、国际交流不断深化、市场环境健康有序,弘扬冰雪文化正能量,提供更多情绪价值,提升游客满意度,扩大消费拉动力,力争实现接待游客数量、游客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0%、15%以上,为黑龙江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新活力。
二、工作任务
(一)实施“赏冰乐雪在龙江”旅游产品提升行动
1.打造文旅精品线路。持续擦亮哈尔滨“冰世界·雪天下”城市IP,提升冰雪大世界、太阳岛、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等核心景区吸引力。拓展“哈亚雪”、“牡亚雪”黄金双线,开辟哈尔滨—五常—凤凰山—雪谷—雪乡线路,联动横道河子、镜泊湖、威虎山雪村等重点项目。创新“华夏东极”抚远、“神州北极”漠河极地旅游发展。做强“哈大齐”、“哈伊黑”等新兴冰雪旅游线路。设计“小手拉大手”系列专属旅游产品,推出“冰雪童趣”亲子游线路。持续打造魅力冰城、冰雪赛事、两极穿越、边境风情、红色印记、黑土年味、北疆康养、燃情户外、冰雪研学、跨境慢游十大经典主题线路,形成全域联动、品牌带动、特色驱动的冰雪旅游产品体系。〔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省体育局、省农业农村厅、省民政厅、黑龙江出入境边检总站、龙江森工集团;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2.升级冰雪场景体验。深入落实《黑龙江省A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提升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支持景区打造冰雪观光、冰雪运动、冰雕雪雕艺术、冰雪民俗等冬季主题产品,开发灯光秀、冰雪演艺、冬捕冬钓、极地穿越等互动项目,延长游客驻留时间。推出哈尔滨冰雪童话、齐齐哈尔雪地观鹤、牡丹江林海雪原红色研学、佳木斯两国一岛、大庆研学科普、鸡西非遗冬捕、双鸭山乌苏冬韵、伊春森林冰雪康养、七台河冰上运动、鹤岗边城烟火、黑河寒地试车、绥化民俗体验、大兴安岭极地追光等特色体验。〔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3.发展冰雪赛事经济。依托“大众冰雪季”、“赏冰乐雪”、“百万青少年上冰雪”等品牌活动,举办首届黑龙江冰雪运动超级联赛(以下简称冰超),推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持续提升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热情,激发冰雪消费内生动力。更新发布“跟着赛事游龙江”冬季赛事目录,办好2026中俄国际冬季系列赛、2025—2026赛季中国男子冰球职业联赛、全国青少年速度滑冰锦标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国际冰壶邀请赛等观赏性强、知名度高的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扩大哈尔滨、七台河“奥运冠军之城”,齐齐哈尔“冰球之城”,伊春“冰壶之乡”等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体育局、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4.加强入境旅游产品供给。依托对俄免签政策,整合哈尔滨、牡丹江、黑河、绥芬河、同江、抚远、五大连池等地特色资源,面向俄罗斯游客,推出“中医药康养之旅”、“温泉矿泉之旅”、“极地探秘之旅”、“中俄文化体验之旅”等特色跨境旅游产品,探索开展自驾游等跨境旅游业态。〔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5.推进文旅多业态融合。培育“冰雪+研学”业态,推出“龙江研学·一城一韵”特色课程和线路,评选“雪韵知行”冰雪研学课程,认定首批冰雪研学旅游基地,持续做强哈尔滨、大庆、伊春等地研学旅游优势特色。融合冰雪、民俗等地方特色文化,开展“冷水鱼·冬捕季”、冰钓大师赛等系列活动,持续打造冬捕冬钓品牌。〔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二)实施“冰雪欢歌在龙江”文娱融合提升行动
6.打造冰雪演艺新场景。举办黑龙江省第二届“燃情冰雪”旅游演艺季,推动演艺演出进景区、街区、商圈、场站,打造景区沉浸演艺、街区行进演艺、商圈互动演艺、场站快闪演艺等板块,新推出互动话剧演出《寻找罗西亚》、龙江剧《梦里雪乡》、兴安森林号子非遗展示、五大连池市情景剧《梦回朝阳》、漠口老街古驿场景化等旅游演艺项目。鼓励利用亚冬赛事场馆,扩大高品质冰雪演唱会、音乐节等文化供给,支持有条件的景区引入知名歌手演唱会、大型音乐节、驻场秀等大型演艺项目。〔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龙江森工集团;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7.培育数字文旅新业态。推动文旅产品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开发冰雪光影秀、Livehouse、AR/VR冰雪互动演艺等科技赋能项目,提升游客沉浸式体验。线上推出“云演艺”、“云观剧”、“云赏乐”等一批演艺作品。〔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8.激发冰雪活动新活力。开展“龙江冰雪·岁时雅集”非遗季,举办雪乡民俗秧歌展演大赛、鄂伦春冰雪森林文化节等活动。提升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采冰节、亚布力滑雪节等冰雪节庆活动国际影响力,办好齐齐哈尔滚冰节、牡丹江镜泊湖渤海雪国冬捕季、佳木斯东极冰雪文化季、大庆油田冰雪嘉年华、鸡西冰雪逍遥游、双鸭山滑雪小镇年猪节、伊春冰雪日和森林冰雪欢乐季、七台河冠军传奇冰雪嘉年华、鹤岗冰雪消费季、黑河跨江·跨国·跨年夜、绥化冬喜(禧)主题活动、大兴安岭冬至文化节等特色冰雪主题活动。〔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9.拓展文博旅游新体验。联动推出冰雪文化系列展览和活动,启动“冰雪文物月”,开展冰雪季“文物旅行箱”巡游、“博物馆里庆元旦”和“博物馆里过大年”等主题活动,鼓励更多博物馆分时段预约、延长开放时间,开发冰雪元素文创产品。依托东北烈士纪念馆、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瑷珲历史陈列馆等红色资源,开展主题参观与宣教活动,拓展冬季旅游主题游径。〔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教育厅;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三)实施“黑土美味在龙江”旅游餐饮提升行动
10.培育特色餐饮品牌。宣传推广“龙江味道”美食名录,挖掘龙江美食“老字号”资源,打造“龙江味道”餐饮品牌。举办龙江冰雪节气非遗美食品鉴活动。继续推广小盘菜、半份菜,满足游客差异化餐饮需求。〔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11.拓展餐饮消费场景。持续打造红专街早市、黑河早市、师大夜市、齐齐哈尔龙沙夜市、道里菜市场、佳木斯油坊胡同、伊春乌翠美食街区等摊市示范地,培育餐饮消费新业态。推动在重点景区、文旅街区、交通枢纽打造旅游美食地标、示范店、特色店,培育特色餐饮网红打卡地。鼓励电商平台开展线上直播带货、主题营销活动,拓展龙江特色美食销售渠道。〔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2.丰富地标餐饮文化。持续宣传推广哈尔滨锅包肉、齐齐哈尔烤肉、牡丹江朝鲜族特色美食、佳木斯拌面、大庆坑烤、鸡西冷面、双鸭山铁锅炖、伊春“森林菜”、七台河龟锅、鹤岗小串、黑河俄式西餐、绥化肇东小饼、大兴安岭“三餐四季”等地方美食,增强龙江美食文化影响力,丰富游客舌尖体验。〔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四)实施“宿暖心安在龙江”旅游住宿提升行动
13.提升旅游住宿品质。加强旅游星级饭店、等(星)级民宿评定复核,以评促建,引导住宿单位改进硬件设施、提升住宿体验与服务品质。支持引进落地知名品牌酒店,打造主题鲜明的星级旅游民宿,形成差异化、高品质供给。指导行业协会发布服务质量自律倡议,推广先进服务标准与管理经验,引导住宿企业诚信规范经营。〔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4.优化住宿服务体验。鼓励旅游住宿企业创新舒适化、亲情化、细微化服务模式,满足住客个性化需求。引导应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增加入住游客的体验感。提升冬季旅游住宿服务质量,对暖房保障、热水供应、防滑措施、卫生保洁等关键环节开展核查。〔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5.规范酒店价格秩序。密切关注酒店客房价格变化,开展酒店客房价格监测工作。当酒店客房价格出现上调频率过快、涨幅过高等情况时,综合采取宣传提醒等方式,引导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整治酒店、民宿等经营主体在预订房间订单生效情况下无正当理由单方面毁约或擅自提高要求,质量服务达不到标准、不履行质量服务承诺等问题。〔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五)实施“畅行无忧在龙江”旅游交通提升行动
16.推进“快进慢游”体系建设。发挥哈尔滨市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作用,拓展国际国内航线网络,用好哈尔滨至东南亚客运航线,加密至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主要客源地国际航班。加大亚布力、牡丹江、漠河等重点区域铁路运力投入,适时开行冰雪旅游专列,推动“林都号”、“伊春号”、“悠享龙江·银旅号”等品质旅游专列扩容线路和班次。加快推进东北边境风景道、东北林海雪原风景道、大兴安岭风景道建设,完善沿线配套服务。〔责任单位:各有关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交通运输厅、省机场集团、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省交投集团;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7.提升旅游运输服务效能。在热门旅游线路增开区间车、专线巴士、定制客运班次,加大亚布力、雪乡等重点景区公交线路及景区接驳车辆发车频次,做到“车等人”,减少游客室外滞留时间。加强重点时段、重点区域运力调度,建立应急运力储备库,提升省内核心旅游城市、景区景点周边高峰期旅客疏运能力。鼓励汽车租赁企业在机场、火车站、景区设立服务点,推广“一键租车”、异地还车等服务。〔责任单位:各有关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交通运输厅;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18.强化冬季出行安全保障。加强重点旅游线路常态化巡查巡检,及时开展清冰除雪、防滑料铺撒等工作,保障冰雪旅游公路安全畅通。完善极端天气交通应急预案,强化人流、车流实时监测与引导,做好强降雪、寒潮天气下交通疏导、应急救援和游客转运安置。督促汽车租赁企业加强车辆安全设备配置,确保防滑胎、雪地救急工具等配备到位,保障游客冬季行车安全。〔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气象局、省交投集团;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六)实施“优品惠购在龙江”文旅消费提升行动
19.推出优质龙江特色商品。持续提升“黑土优品”、“九珍十八品”、“黑龙江礼物”等品牌影响力,开发系列“龙江伴手礼”及地方特色文创产品,推动龙江特色商品进景区。加大“双买双卖”推进力度,拓宽俄罗斯特色商品及蔓越莓、黑蜂蜜等特产的销售渠道,推动“北品南下、南品北上”。鼓励国际和全国知名品牌在我省开设首店、旗舰店及创新概念店,举办首秀、首展、首演活动,推出主题旅拍、非遗手作、游戏电竞等“潮玩”、“潮品”。〔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北大荒农垦集团、龙江森工集团、省农投集团、省旅投集团;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0.开展文旅消费惠民活动。推进“百城百区”、“百城千站”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抢抓元旦、春节等冰雪消费黄金节点,策划举办冰雪嘉年华等消费季主题活动,更新“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体验消费产品。大力发展票根经济,联动文旅企业、金融机构、电商平台等,推出景区门票减免、文旅消费券等惠民措施,探索景区“一次购票、多次多日使用”新模式。〔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21.培育新型消费场景业态。优化冰雪欢乐节等室外游乐项目内容,推出打雪仗、滚雪球等互动玩法,增强游客参与感。升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推动“烟火气”与“文化味”的业态产品,发展夜食、夜购、夜游、夜娱、夜读、夜展等多元消费业态,打造特色娱乐休闲场景,加快培育“一市一品”夜经济品牌矩阵。〔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完成时限:持续推进〕
(七)实施“游客满意在龙江”旅游服务提升行动
22.提升入境旅游服务便利度。用足用好现有过境免签等系列免签政策,推出促进入境旅游便利化措施,优化提升入境首站服务,提供生活、交通、旅游等“一站式”服务,完善多语言标识建设,提升外籍游客入境及停居留便利度。加强外语、小语种导游队伍建设与调度保障,满足不同语种游客游览需求。按照行业主管部门和商户需求增设外币兑换点或外卡POS机,完善入境游客支付“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服务配套。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推广“即买即退”试点经验。扩大外国护照等有效证件在文旅场所的应用。〔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外办、黑龙江出入境边检总站、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省税务局、省机场集团、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23.优化旅游接待服务品质。持续开展“一条短信”、“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句指引”的“五个一”暖心服务。在冬季开放景区设立“暖心服务专员”,现场受理游客问题。设立景区、交通枢纽、商圈等重点区域旅游服务驿站,提供休憩取暖、热饮充电、旅游咨询、应急救助等便民服务。引导滑雪场对照《旅游滑雪场安全与服务规范》、《滑雪场场地服务质量规范》等地方标准,提升服务水平。〔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体育局、省交通运输厅;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24.提高文旅体验质效。持续发挥“文旅体验官”作用,对重点区域场所、旅游线路等,实施早介入、早改进全覆盖式体验监督,推进体验先行、整改跟进、服务提质,解决影响游客旅游体验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5年2月底前〕
25.健全投诉快速响应与处置机制。提升“12345”热线与旅游投诉办理机构协同效能,对事实清楚、权责明确的投诉,做到“接诉即办、日清日结”、处置“不过夜”;对需要调查取证的投诉,严格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完善旅游投诉“诉转案”工作流程,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依法从严打击违法行为。定期发布典型案例,开展“以案释法”,强化警示震慑,切实保障游客合法权益。〔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营商环境局;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26.深化涉旅公共法律服务。持续优化“公法伴游·四季无忧”公共法律服务机制,在冬季旅游重点景区配套设立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提供法律咨询、纠纷化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指引等涉旅公共法律服务。在“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设立旅游专席,提供全天候法律咨询。用好活动主题二维码,通过就近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站)导引、“12348”一键拨号及涉旅法律法规检索、公共法律服务办事指引等功能,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司法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八)实施“舒享畅游在龙江”旅游设施提升行动
27.加快智慧旅游建设。升级改版“一键玩龙江”小程序,优化推广“中俄通”APP功能。推进旅游服务设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整合市(地)及景区现有智慧旅游系统,实现全省智慧旅游“一张网”。筹建文旅大数据中心,全面汇集文旅资源信息,加强冰雪旅游大数据分析应用,提升客流监测与应急调度能力,推动全省“人工智能+旅游”服务水平显著提升。〔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28.推进旅游基础设施提质升级。全面升级亚布力“三山联网”,推动滑雪场提档升级,更新雪道、索道、魔毯等设施,加强雪具大厅、暖房、热水供应点等服务保障。推动3A级以上景区重要区域实现5G全覆盖,重要点位部署5G—A基站,提升游客通信体验。升级景区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取暖场所、无障碍设施等硬件,完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观景平台、自驾驿站、充电桩等配套服务设施。〔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交通运输厅、省通信管理局;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29.提升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持续巩固旅游厕所服务质量评估定级成果,制定《黑龙江省旅游厕所管理办法》。组织冬季开放景区全面检修排查旅游厕所设施设备,因地制宜加强适老化设施建设与改造,铺设防滑垫,设置警示牌,增加雨雪天气、人流密集期等特殊时段保洁频次。推动各景区建立健全旅游厕所日常管理、维护保养、卫生保洁、监督检查等制度机制。鼓励有条件的景区拓展旅游厕所便民服务功能,配置休息座椅、急救箱、充电宝、免费Wi-Fi等延伸服务。〔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九)实施“诚信伴游在龙江”文旅监管提升行动
30.加强涉旅市场综合监管。深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市场综合监管的通知》要求,推动省级贯彻落实意见落地落细,文旅、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部门在“两站一场”、重点景区、重点线路等区域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建立职责明确、协同高效、保障有力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格局。持续实施“十大监管护游行动”,着力解决扰乱旅游市场秩序、侵害游客合法权益等突出问题。〔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31.推进文旅诚信体系建设。持续发布《十大涉旅行业诚信自律公约》,引导涉旅企业诚信经营。发布2025年旅行社、导游信用等级评价结果,引导游客理性选择旅游服务和产品。加强信用评价结果应用,对信用等级较低的市场主体重点监管。行业协会发布全省旅游投诉排名前20名旅行社名单。各地要公布重点景区游乐项目门市价格及团队价格,营造公开透明消费环境。〔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营商环境局、省商务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教育厅;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32.严厉打击涉旅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旅行社、导游无资质经营、虚假宣传、“不合理低价游”、强迫或变相强迫消费等违法违规行为。整治景区景点资质不全、价格欺诈、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严厉打击非法营运、欺客宰客、拒载绕路等行为。严肃查处购物场所虚假标价、以次充好、诱导消费等问题。加强餐饮单位无证经营、卫生不达标、欺诈宰客等行为监管。持续治理网络谣言、恶意炒作、虚假误导信息等行为,净化旅游市场环境。〔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33.筑牢涉旅安全生产防线。加强对旅游设施安全监管和旅行社包车安全、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公共场所卫生安全等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督促指导旅行社将游客规范使用安全带作为旅游安全全链条管理的重要环节。落实“文旅安全官”制度,强化安全保障服务,及时发布天气、道路等预警预报信息,精准做好极端天气应急保障。〔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公安厅、省应急管理厅、省疾控局、省气象局、省消防救援总队;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十)实施“冰雪之冠在龙江”文旅宣推提升行动
34.构建多维联动传播体系。构建全方位宣传推广矩阵,深化与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合作,推出一批影响力大的冰雪主题宣传精品。用好全国头部新媒体平台,多维度展现我省冰雪旅游特色亮点。持续开展“百名达人进景区”活动,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高铁主干线开展宣传营销推广活动。推出《出发吧,黑龙江!》情景剧式文旅宣传片。〔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相关成员单位;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35.扩大国(境)内外宣传影响。持续扩大“冰雪之冠·大美龙江”冰雪品牌影响力,聚焦国内核心客源市场,开展品牌形象、精品线路、优惠措施等宣传,推选“十大冰雪必游”打卡地、假日滑雪休闲目的地等。办好世界旅游经济论坛。深入拓展文旅海外宣传,实施“文旅推介官”、“海外主播”培养计划,扩大与周边国家合作,畅通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沙特等国家间合作渠道,持续推进东南亚客源市场开发。加深与香港、澳门等旅游项目合作和招徕活动,提升旅游品牌国际市场知名度。〔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外办;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36.深化新媒体精准传播。加强原创IP营销,与国内头部新媒体平台开展营销推广,开展“来龙江玩四季”特惠之旅,“种草”传播冬季小众、特色旅游线路攻略。加强消费体验营销,精准策划营销卖点,开展“重点客源地旅游宣推促消行”,线上线下联动吸引境内外游客。利用在线旅游平台打造黑龙江冰雪旅游专题,集中展销热点旅游产品,加强大数据分析,细分客群精准推送。〔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三、完善推进落实机制
37.健全省市协调机制。用好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高效指挥调度机制,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和监管指导,充分发挥各级旅游议事协调机制、机构作用,形成高位推动、全局谋划、要素整合、部门联动、政策协同的齐抓共建合力。〔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38.落实政策措施保障。优化政策供给,用好《黑龙江省鼓励旅行社“引客入省”旅游奖励办法》、《黑龙江省支持冰雪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高文旅市场主体积极性。推动落实《黑龙江省文旅领域消费券补助实施细则(试行)》,开展冰雪旅游季促消费活动,打造文旅服务消费热点。建立常态化金融对接机制,推动全省银行机构加大对冬季冰雪旅游相关市场主体支持力度。〔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文化和旅游厅;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39.开展省市联动执法。成立省级执法工作专班,支持重点冰雪旅游线路执法巡查,建立网络执法巡查组工作制度,强化线上经营旅游业务监管。哈尔滨、牡丹江、大兴安岭等重点旅游区域,建立联合执法协作机制,共同查处跨区域、跨部门违法违规行为。〔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完成时限:2026年2月底前〕
40.建立闭环工作机制。严格落实“严真细实快”工作要求,用好“四个体系”闭环工作落实机制,实施挂图作战、倒排工期、对账销号、闭环管理。深入复盘总结,强化示范引领,适时推广经验做法,对各地各部门工作成效进行综合评估。〔责任单位:各市(地)人民政府(行署),省旅游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完成时限:2026年3月底前〕